除了媽媽教室和醫師衛教,寶寶手冊裡面也有很多重要知識,口腔保健就是一項。
先心寶寶要比一般孩子更加小心照顧牙齒,以免細菌從牙齦傷口或比較深的蛀牙洞,順著血管跑到心臟裡去,變成感染性心內膜炎。
就算沒有得到感染性心內膜炎,治療小孩的蛀牙也是非常昂貴的支出。因為乳牙很薄,一旦蛀牙就很容易蛀到深處,必須進行根管治療;若是一旦蛀在牙縫,一次就要治療兩顆牙齒。幼兒平常光塗氟可能就要抗戰很久,要清醒著坐根管治療難度更高,只能全身麻醉處理。全身麻醉是自費項目,各家診所或醫院可能收費不同,但絕對是比媽媽生產時打的減痛分娩貴很多。
我照顧小丸牙齒的作法:
從小丸出生就建立她「刷牙」的概念。沒有牙就用紗布巾沾開水擦牙齦,從小時行長大就不會抗拒。有牙齒之後就開使用寶寶牙線,「刷牙+剔牙」就是日常潔牙的基本定食。丸爸在我們家就是小丸的專屬潔牙師;養成潔牙習慣後,執行起來並不辛苦。
再來就是用餐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,這也就是小丸開刀前我餐餐餵到崩潰的原因。我要在一小時以內完成「特調母奶+親餵+配方奶/副食品」豪華套餐,以免她一直在進食,口腔中酸性狀態持續太久,增加蛀牙的風險。
就算開完刀了,我們還是非常小心照顧小丸的牙齒。所以我不讓小丸吃除了正餐之外的任何零食,並且不停灌輸她要吃「原型食物」「除了豆腐豆漿,不吃再製品」的概念。就算小丸只是小嬰兒,我也貫徹執行。首先就是家裡沒有任何糖果餅乾零食的蹤影,她也不會看到我們吃這些東西。吃正餐的時候我一定跟她一起坐在餐桌前,如果丸爸也在,就是全家人一起用餐,專心吃飯。
小丸長大一點之後,開始發現世界上有很多繽紛多彩的包裝食品,我就開始告訴她這些東西為什麼長這個樣子、不厭其煩告訴她人工色素、高果糖玉米糖漿、防腐劑等等為什麼對身體不好的概念。
日常生活中的飲食,就是三餐加上下午點心。下午點心多半是水煮蛋、水煮玉米、無糖優格、新鮮水果之類的。外出沒有辦法的時候,超商買個香蕉、鮮奶、無糖豆漿(選沒有添加纖維的,以免小孩腸胃無法消化)、地瓜,也可以當作點心。
我算是相當嚴格在執行飲食規範的媽媽,所以也聽過很多「意見」,以下是最常聽到的三種。
「你這樣嚴格控制,以後你看不到的時候他補償心態出現不就狂吃?」
「沒有零食,沒有童年,好可憐。」
「吃一點沒關係啦。」
1. 就算她15歲以後狂吃零食,0~15歲就是沒有吃,就當作我留扣打不行嗎?多少小孩一天一瓶多多,一年喝個300瓶,一歲喝到六歲就好,大概1500瓶。再怎麼補償心態也喝不下那麼多。與其說補償心態,為什麼不說建立好習慣之後就真的不會受到這些零食的引誘呢?------其實小丸根本就不愛吃零食,就算在學校拿到,她也是帶回家當作扮家家酒的玩具,根本不會想吃。
2. 蛀牙的童年比較可憐。
3. 老闆說薪水少500,只差一點點也沒關係嗎?
總之(省略抱怨路人的三千句),厲行「潔牙+飲食控制」,小丸的牙齒目前都白白亮亮地執行著它們的任務,希望牙齒們可以勇健地陪伴小丸一輩子。